Search

我看一齣體育電影,第一個衡量準則,其實非常簡單:就是它「體不體育」。

具體一點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我看一齣體育電影,第一個衡量準則,其實非常簡單:就是它「體不體育」。

具體一點說,就是有沒有掛羊頭賣狗肉,以體育為題,實際上大部份的時間是在溝仔溝女或是大灑狗血。

很遺憾,華語世界(不只香港)所謂「體育」劇集電影,很多都是絕不體育。

《媽媽的神奇小子》,是難得的例外。

以香港一位傳奇殘疾短跑運動員為主題,這戲着實有不少篇幅描繪其跑步訓練,包括平衡力、轉彎問題、起跑姿勢。你之前見過有幾多港產作品肯這樣「浪費時間」講這些趕客的東西?

當然,電影也不是完美。個人認為,還是稍稍催淚得有點太用力。不過整體而言,《媽媽的神奇小子》實事求是,以一個長期被社會忽視的群體為主題,演員表現又頗為稱職,大中小三代蘇樺偉演來恰如其分,絕對值得入場支持。

以跑者視角看,有些淚,根本不用刻意去催。

例如戲中蘇樺偉一度苦練無成,向母親哭訴「我真係好想跑快啲」,相信沒有那個跑者看見會不動容。

【補白】

看了此戲,更覺得應該推薦Netflix帕運紀錄片《Rising Phoenix》(港譯《殘奧2020:鳳凰展翅》)——前者微觀香港個人,後者則宏觀探討世界現象,兩者並列觀看、思考,當令人對殘疾運動員、帕運等問題有更立體的認識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歡迎支持小弟與蝦嫂合著,一題兩寫跑步散文集《#跑了就懂》
購書連結:https://www.sportsoho.com/shop/bookshop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